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大家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对于每位考生来说,如何调整好心态,进一步把功课复习好,以良好的心态、充分的实力来应考,是每个人都十分关心的事情。
在高考前我们将以书面讲座的方式,分三次与同学们探讨考试心态以及压力调节的方法:第一讲,考试心态;第二讲,心态调节方法(一);第三讲,心态调节方法(二)。
第一讲 5月份考生如何调整心态
在咨询中发现:有相当多的考生在临考前一两个月会出现在一段时间内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学习没有进步,甚至过去学过的知识现在也感觉在遗忘。有的考生说:越学越没有进步,反而倒退。出现情绪烦躁,信心降低。其实这就是高考前的“高原反应”。那么考生在5月份该怎么办?如何克服“高原反应”?
1、客观对待高原期
在复习的中、后期,学习的进步常常出现停滞,不再继续上升而保持在一定水平,有时甚至稍有下降,即出现了“高原期”。高原期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
2、寻找原因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比如,有些同学题做得过多过滥,不仅做老师布置的卷子,而且还买来很多卷子做,做得晕头转向、心情烦躁,甚至越做心中越没数,造成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复习效率降低,出现“高原现象”。因此,考生要针对高原期的产生原因,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3、克服生理、心理疲劳
有些考生出现高原现象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考生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用脑,造成脑内记忆增强肽(高等动物脑内存在着许多能促进学习延长记忆的功能肽)严重不足,致使考生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低等“考前综合症”现象,这加速了高原现象的进一步发生。我们在此间断学习的同时要注意适度休息和放松。
4、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艺术家,稳定而飘逸,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从七十米高空跌落,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在事后说,我预感到这次要出事,因为他这次上场前总是不停的说:“这次太重要了,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表演,不能失败,绝对不能失败。”而以往他却不这样,每次表演前,他只想着走钢索,并专心为此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根本不去管其他的事,更不会为“成功”或“失败”而担心。瓦伦达以前为什么成功,因为他关注过程,现在为什么失败,因为他过于关注结果,于是心理学上把患得患失于结果而不能专心致志于过程的心态就叫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心态是否每天在伴随着你呢?如果把良好的愿望等同于必须发生的客观事实,那就是对焦虑的扩容,因此,学会放下,活在当下不失为减压的良策。
5、拥抱压力、和谐相处
压力是环境对个体刺激所造成的紧张体验,压力人人皆有。从耶克思-多德森定律来看,适度的压力是能够激发个体的应激水平的,所以面对高考这个应激事件,没有任何压力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去除所有压力,除了要调节压力之外,还要好压力和谐共处。
比如,上课走神的压力。有些同学就不允许它的存在,一旦走神就自责,我怎么能走神呢,这么宝贵的时间我岂能浪费呢?其实偶尔上课走神,是大脑长时运转的自我保护反应,它需要自动休息以利于继续工作,那么它调整的瞬间就表现为你的突然无端走神,不必刻意关注它,很快它就会恢复正常工作,如果你陷于我为什么走神中反而会更加的走神。
再比如考场翻卷子。有些同学一听到其他同学翻卷子的声音,马上就心慌意乱,认为是不是自己的速度太慢了,心理压力突然增大,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题模式,有的是做选择题快,后面的大题慢,即前快后慢型,有的是前慢后快型,不必刻意去和别人比较,按照自己的模式,切莫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
还有失眠的压力。假如考试前一天晚上遇到失眠,有些同学惊慌失措:“这可怎么办,明天没有精力考试了,天哪!”,结果越想越糟,更加睡不着。有些同学用最古老的办法,数小绵羊,结果一数就数到了天亮,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其实这个时候,你要稳定心态,只要安静的躺着,心理想像你最放松时候的场景,沉浸其中,大脑自然进入浅睡眠状态,继而进入深睡眠状态,即使没有进入深睡眠,只要你安静的躺着,第二天的精力也会比较集中。
还有监考老师偶尔在考场里走动或巡考人员进入考场巡视,有些同学感到压力巨大。其实,这些老师都是为你服务的,为你考试成功保驾护航的,他们并不在内心对你进行任何评价,而是希望在场的每一个考生都能正常乃至超常发挥,因为他们也是老师,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考试成功,同时他们又是父母,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金榜题名?
6、激发潜能、挑战自我
人人都有无穷的潜能,但凡成功的人每天也都用这句话激励着自己,如果我们如果坚信这句话并且每天激励自己,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甚至奇迹也会出现。报纸上曾经登载过一位母亲外出买菜,将孩子反锁在家里,结果忘记关窗户,当她买完菜往回走时,孩子从窗户里看到她,于是就叫妈妈妈妈,从窗户里往外爬,可怜的孩子哪能支配了自己的身体,结果就从四楼窗户上掉了出去。看到这一切的母亲惊呆了:“我的孩子啊•••”,她扔掉菜篮子电一般冲向了楼房,就在孩子落地的一刹那,母亲倒地、出手,抱住了孩子,孩子安然无恙!
这件事立即轰动了当地的市民,电视台记者来了,要把这人间奇迹摄下来,因为按照距离测算,这位母亲的奔跑速度比当时的世界短跑冠军的速度还要快啊。于是,他们找到这位母亲,要她重复一次。这位母亲惊恐地摇摇头,不敢。后来,记者说:“不是让你的儿子重新试验,只是找个布娃娃从四楼掉下来,你再去接住。”这位母亲同意了。但是,一次、二次、三次,布娃娃都掉在了地上,怎么也接不住。为什么呢?因为在前一刻,孩子的生命安危激发了母亲的潜能!
二模结束,有些同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灰心丧气,觉得世界末日到了;有些同学说:“老师,关键是我的水平已经定型了啊,还有可能再提高吗?”当然有,高三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知识回顾与整理,基本在一模前后完成;第二阶段为专题复习阶段,也是能力提升阶段,它将第一阶段的知识系统化、模块化,基本在四月底即二模前完成;第三阶段为查缺补漏阶段,在五月完成。这三个阶段的合力决定你的高考实力,缺一不可。还有一个月时间,你还有一定的时间发掘你的潜能。
7、正确比较、合理归因
人类认识自己有两大途径:自我反思和环境评价,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自我反思,没有环境评价可能陷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尴尬境地;只有环境评价,没有自我反思,则可能陷入“人云亦云,自我迷失”的不利处境。但在学习中不难发现一些同学缺少正确的自我评价,比如这次超过了学习对手,则欢欣鼓舞,乐不可滋,下一次对方超过了自己,则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在学习中寻找一个竞争伙伴,在竞争中提高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把竞争当作了目的,则违背了考试的初衷,考试的功能是对已学知识的检核,用来寻找知识的漏洞。有的同学二模考了560,但目标大学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是580,结果大失所望,信心全无,其实每年的考题内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往年的分数只是参照,你把参照当作了标准,所以丧失信心。
正确的比较方法是:不仅和同学进行横向比较,还要和自己的过去进行纵向比较,如果比上一次进步,就应该肯定自己。什么是成功,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积跬步而成千里就是这个道理。
考试没考好,如何合理归因呢?那先来看看考试成功的四大因素:
1、考试实力
你所应知应会的知识是否掌握,是否学得扎实?从一入学直到考前一天,我们都在做知识的积累以增强实力。如果是实力的问题,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迅速查缺补漏。
2、考试技术
包括考试信息、考试经验的到位、知识的表达效率等。考试经验指对考场环境的快速适应,对时间的宏观把控,对答题顺序的确定等等。有的同学进入考场就紧张,做题时时间分配不合理,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都是不科学的,考试时尽量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做题。
再看知识的表达效率:在考试中常常遇到学生一下考场刚才不会的题却会了,还有明明会的题在考场却做错了,于是就归结为粗心。其实不仅仅是粗心,一种原因在于对知识的熟练运用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了知识的表达效率。比如,面对一道难题,在平时你用5分钟做不出来,再用10分钟虽然做出来了,但效率太低,而考试是要求你在单位时间里必须做出来,这是会的题在考场上做不对的真相。
3、高考心理
一般指考试的动机水平和情绪稳定性等。动机过强,焦虑水平过高,必然出现情绪紊乱发挥不良。
4、高考体力
考试前和考试中身体的能量的发挥。体力是考试的物质基础,长期缺乏锻炼或者营养失衡都可能造成身体能量不足,大脑反应迟钝的现象。
以上为考试成功的四大条件,同学们多从其中寻找原因。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科学地认知高原期,而且采用科学的、适当的措施加以调节,就会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窘境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道上来。
本讲就到这里,下节讲心态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