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还有一周,我们已经听到高考的脚步声了。各位考生家长的心也和考生家长一样甚至出现过度焦虑。怎样让考生顺利地度过这最后的几天呢?家长在这段时间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 注意保持一颗平常心,弱化高考功利色彩。(怎么想)
孩子能够顺利的坚持到高考前夕,本身就是成功,高考,只是将三年的积累,做一次全面的展示,帮孩子树立“高考仅仅是考试而已”这样的观念,对于帮助减轻压力降低焦虑至关重要。
家长要排除各种干扰,不要听信有什么“押宝题”之类的传言,考生这几天要专心复习,要帮助其排除一切影响学习和考试的干扰。
第二,注意不要给考生施压。(怎么说)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统计了考前考生最不想听到的几句话。
比如:“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比如:“我们家孩子模考成绩回回棒,老师都说这成绩考清华北大没有问题。”比如:“同样是人,我就不相信我家孩子比人家的差。”比如:“加油,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回来。”比如:“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 一定要争气,要有出息。”等等。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这些话都可能给考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高考这段时间内考生特别敏感,每个考生有不同的心理敏感点,有时鼓励也都成了压力,家长原本出于好心结果起了负面作用。
建议家长在这段时间里,要努力做到考前不定分数,考中不问发挥,考后不论成败。家长不单不要给学生施压,还要帮助学生减压。家长可以带孩子出去散散步、逛逛公园。或者在家聊聊天,聊聊轻松的话题而非考试。
第三, 注意做好后勤。(怎么做)
根据孩子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没必要为加强营养而过于丰盛,平时吃什么就还吃什么,最好别给孩子吃以前没吃过的东西。
准考证发下来后,可根据考点的安排,提前到考场了解情况,陪孩子熟悉所在考场的环境。制定出去考点的最佳路线和时间安排,要考虑堵车因素,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如果是开车送孩子去考场,可以提前准备两张“送考生”、“高考送考车”的车贴,分别放在车前和车后。
对于要不要陪考问题,家长可以提前征求和尊重孩子的意见。有些孩子不愿意父母陪考,家长也不要勉强,别让孩子因此情绪波动,影响高考。
考试前一两天协助孩子备齐考试用具(一般学校会发一套)。考试期间(6月7日—8日)每天去考场前都要检查一遍,看准考证、身份证、黑色钢笔或签字笔、铅笔、三角板、铅笔刀、圆规、橡皮、手表等是否携带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