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托马斯做过一项研究,他花费了五年的时间,跟踪研究了177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结果显示,这些人都与拖延症无缘。他认为:“即使是最有才能的人,若是拖延的话,也无法成功。”拖延的坏习惯可能让你失去很多机会,当然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你未来的贫穷。
一般来说,拖延是指个体自愿推迟计划好的任务或做出决定的一种行为倾向,并且引发个体的不适情绪和导致不良结果。拖延的后果会令人产生焦虑,感到紧张不安。拖延的痛苦,不仅来自于因耽误所产生的焦虑,还来自于因拖延行为的不断重复所带来的懊恼。拖延的结果会令个体感到沮丧,会降低生活幸福感、阻碍目标的达成。拖延具有个人倾向性或特质的行为延迟,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是个体自发地做出的一种非理性回避行为,即拖延是自主决定的,不是外部强迫。
对学生来说,拖延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情绪及其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国外研究者发现,学习拖延者会有更多的考试焦虑,从而导致学业成绩较低。也有研究发现,由于拖延所造成的时间压力使得个体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其中,学生们学业拖延最主要原因是害怕失败和厌恶任务。
心理拖延症的心理诱因有以下几点:
1. 99%的人都是贪图安逸的
按照皮尔斯.斯蒂尔教授的理论,懒散心理可以归结为动力缺失,他研究出一个公式:U=EV/ID,其中U代表效率,E代表信心,V代表愉悦程度,I代表分心指数,D代表回报,这个公式能够让我们通过分析分子分母的大小,来帮助拖延者把拖延概率降到最低。”
2. 畏难情绪
恐惧心理也是导致我们迟迟不愿行动的原因。很多人在面对困难任务时总会犹豫,担心自己做不好,无法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任务。对失败的恐惧,将导致他们最终一事无成。
害怕失败的人有自己的一套假设: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于是人们开始用拖延来安慰自己,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远比表现得好,自己的潜力还没有完全爆发出来。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带来的痛苦,也不愿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这就是内心对失败的恐惧,而拖延可以缓解这种恐惧心理。
3.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往往对所要完成的工作报有非常高的期望值,而高期望值容易导致行动受挫,继而产生失望痛苦的情绪。高期望值——行动——受挫——失望痛苦,不断重复,人们就会产生逃避心理。
4. 缺乏自信
在工作中遭遇过重大失败、不够自信的人,很容易产生逃避心理,认为自己做不好,从而导致拖延。这类人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害怕自己被视为能力低下者,往往给出各种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