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之窗 » 心理导航
心理导航

高考饮食攻略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16

  随着高考的临近,家长们也进入“考前焦虑”期,为了保证考生有良好的体力来应考,家长们想方设法地为孩子进补。家长们对高考前考生的饮食调节存在很多误区,一些家长在临考前为孩子进补大量补脑保健品和滋补汤水,这种做法并不科学,高考前应坚持温和进补的原则,不宜盲目进补保健品及大补药材。
  进入高考冲刺阶段,学生们复习任务繁重,大脑处在高度紧张状态,身体能量消耗大,适量进补汤水有补充营养的作用,如党参、北旗、虫草花等传统滋补药材,煲汤食用,对身体有着明显的滋补作用,但进补的次数不宜过于频繁,特别是一些如人参之类的大补药材, 高考前应避免让考生食用,因为此类大补药材易使人上火。另外,市面上销售的许多保健品,家长们在给考生服用时,更是要慎之又慎,因为保健品的成份尚待明确,有些保健品在广告和说明书中,会将保健品的副作用对公众隐瞒,因此,不建议考生长期食用。
  下面为大家介绍考前饮食四大忌和健康营养的搭配。
  一忌食谱大变。
  考生考前饮食不要因高考临近而刻意改变,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及考试期间,饮食量都不要比平时增加太多,尤其考试期间饮食不要做太大的变动,应和平时保持一致。
  二忌减主食。
  考生的饮食要保证主食的摄入量,以前人们总是认为主食可有可无,只要多吃些鱼类、肉类的食物即可,其实这些食物只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而大脑思维主要依靠的是葡萄糖,只有主食才能转化为葡萄糖,这就需要每天要摄取一定量的主食。专家强调:“不吃主食人不仅会有饥饿感,而且还会影响到大脑的思维能力。”
  三忌大量油腻食品,。
  考生切忌吃大量油腻的动物性食品,猪肉也不要吃太多。油炸食品易使人产生饱腹感,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专家推荐考生应多吃鱼、去掉皮的鸡肉、牛奶、鸡蛋等食物,也可以熬些绿豆粥、银耳莲子汤等,既美味可口,又清热祛暑。专家认为,当人体摄取食物酸碱平衡时,大脑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当酸性或碱性过高时,大脑功能就会衰退。因此,考生的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营养均衡,切不可偏食。
  四忌饮料。
  考生考前应多喝水,每天要保证1500-2000ml的摄入量,切忌以喝饮料代替喝水,最好是喝白开水,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以多喝些。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这样大脑工作所需的氧气才能得到及时供应。 一些含糖的饮料在吃饭前最好不要吃,因其易产生饱腹感,不利进餐时的食量。 专家特别提醒考生在考试期间一定不要喝咖啡,因为咖啡因的作用会使人产生尿频,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也不要为了提神喝浓茶,虽然可以提神,但也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营养搭配,主食摄入是关键:
  第一,粮、谷类食物如米、面、豆等,这些食物必须保证每天摄入,它们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能量元素,是营养的基础。
  第二,动物性食品,如奶、蛋、肉、鱼,它们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对抵抗力和体质有重要支撑作用。其中,250毫升装的牛奶,每天可以喝两包。每天吃1到2个鸡蛋。瘦肉一定要有。
  此外,宜吃水果。 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缓解厌食的作用。另外,专家提醒考生,粗纤维的蔬菜要少吃,如果平时没有常吃的习惯考前一定不要突然增加。专家建议,菠菜、胡萝卜可增强记忆力,洋葱能改善大脑供血,帮助考生集中精神,这类食物可适当增加一些。
  一日三餐巧搭配参考方案。
  早上:鸡蛋、豆浆、包子、汤粉、瘦肉粥等。
  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牛奶,或者水果。但不建议牛奶、水果混合,少数人易出现腹胀、腹泻。
   中餐和晚餐:米面粮谷、青菜、肉,搭配食用。
  考生如果考前压力大,产生厌食感,家长可以把每日三餐变成每日四餐、五餐,增加进餐的次数,采用“羊吃草”的吃法,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多餐分吃,也同样可以摄取到考生一天所需的营养量。可用绿豆汤、山楂片汤、酸梅汤等开胃解暑。
  最后夏天到了,细菌容易滋生,路边摊食物加工、保存不完善,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影响考试,尽量不要食用。

版权所有:山西省实验中学 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晋阳街 电话:0351-7897021、7897023 ICP备案号:晋ICP备120040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