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张帆(化名),男,高二学生,身体健壮,校篮球队队员,入学两年从未踏入过校医室,但不太合群,喜欢独来独往,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舍友闹矛盾,至今仍未很好的适应高中集体生活。
张帆同学心理健康吗?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大家有必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心理健康的界定有许多,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根据中学生所具备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1)正常的智力 :它是高中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高中生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是:乐于学习、工作,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欲,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潜能,获得优良的成绩。
(2)健康的情绪:高中生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反应恰如其分,强度适中,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反之,总是愁眉苦脸,心情郁闷,喜怒无常,盲目自惭自愧,怨天尤人,都是情绪不良的表现。
(3)积极的意志品质:它主要表现为行动具有较高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高中生学习有自觉的目的性,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学习工作中的问题,能主动克服困难。相反,怕苦怕难,行动优柔寡断、轻率鲁莽,顽固执拗,遇困难半途而废,冲动偏执等则是消极意志品质的表现。
(4) 适度的反应:一般来讲反应异常敏感或异常迟钝均属不健康的表现。对事物一概不反应或对重大刺激无动于衷,而对任何事物都反应强烈,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心惊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终日等。这些都是不健康的行为。
(5)统一的人格: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既有自知之明,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和完善自我;既不自视清高也不自轻自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出现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6)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理解、尊重、信任和帮助他人,以真诚谦让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远离亲友、集体,独来独往,可能意味着开始出现人际关系的失调,与集体总是格格不入,没有友伴,不与人交往、以强凌弱等则是人际关系不良的表现。
(7) 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正确地认识了解社会,使自己的信念、目标、行为与社会保持一致。
(8)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如果心理和行为经常偏离自己所属的年龄特征,如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或天真撒娇,易哭易笑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判断中学生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一种持续的不良心理状态,偶然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认为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之间不是泾渭分明,有一个广阔的过渡带。
(3)心理健康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成长,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都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心理老师建议
看了以上标准,你对张帆的心理是否能做出判断呢,入学两年,人际关系呈紧张状态,显然有心理不健康的倾向。看了以上标准,你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能做出判断了吗?你确定自己属于心理灰色区域的哪个区间了吗?如果属于浅灰色区域,千万不要慌张,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这个区域徘徊,只要自己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逐步恢复常态。如果处于深灰和黑色区域,那就要到专业心理医院去就诊了,当然在高中学校里,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