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为有效应对流感疫情,现将流感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摄氏度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流感的一般预防措施:
1、教室和宿舍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一般室外温度低于零下5℃时,每次至少开窗通风三分钟。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内和周围环境的清洁。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有条件要勤晾晒衣被。勤洗手和剪指甲,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外出后或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染他人。
3、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个小时的人患感冒的可能性会增加三倍。所以每天要保证7-8个小时的优质睡眠。多喝水,保持均衡饮食,经常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4、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校医务室或医院检查治疗。
5、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上口罩。